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二节文化常识答案解析

2024-02-18 17:31:51
中师华图
分享:

第二节 文化常识

1.【答案】C

【解析】C 项,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并非病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故本题选 C。

2.【答案】D

【解析】A 项,“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出自宋代苏轼的《守岁》。写的是除夕,因为除夕有守岁的习俗,从此句“相守”可以看出,对应正确。B 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元日,即春节。从“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对应正确。C 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是上巳节,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所以该句对应正确。D 项,“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出自唐代王架的《社日》。“春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而“上元”指的是元宵节,所以本句对应不正确。故本题选 D。

3.【答案】B

【解析】A 项,“帝号”是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都属于帝号。B项,“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C项,“年号”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D 项,“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如周文王、汉武帝。故本题选 B。

4.【答案】D

【解析】A 项,出自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其中“东篱”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指的是菊花。B 项,出自唐•吴履垒《菊花》,写菊花品格的孤傲清白。C 项,出自宋•苏轼《赵昌寒菊》,展现菊花的美丽,赞赏菊花。D 项,出自清·严兆鹤《百合花》,描写的是百合,而非菊花。故本题选 D。

5.【答案】B

【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故本题选 B。

6.【答案】A

【解析】A 项,“襁褓”,古代泛指 1 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此项正确。B 项,“金钗之年”指的是女子 12 岁,而不是指女子 10 岁。C 项,“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 15 岁—20 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表示可以上战场了。D 项,“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 20 岁,也叫做“加冠”,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的成年礼,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故本题选 A。

7.【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的是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故本题选 D。

8.【答案】C

【解析】A 项,“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与之相关的人物是勾践。不属于三十六计。B 项,“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致。不属于三十六计。C 项,“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它属于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

D项,“七擒孟获”,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不属于三十六计。故本题选 C。

9.【答案】D

【解析】D 项,“永字八法”的八画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故本题选 D。

10.【答案】D

【解析】“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其中“炎黄”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和黄帝。黄帝和炎帝,与居住在东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故本题选 D。

11.【答案】B

【解析】卯时指的是 5 时—7 时。古时把一天 24 小时分为 12 时辰。【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 23 时至 01 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 01 时至 03 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 03 时

至 05 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 05 时至 07 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 07 时至 09 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 09 时至 11 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 11 时至 13 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 13 时至 15 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 15 食至 17 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 17 是至 19 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 19 时至 21 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 21 时至 23 时)故本题选 B。

12.【答案】C

【解析】“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故本题选 C。

13.【答案】A

【解析】A 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并进行注解。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故本题选 A。

14.【答案】B

【解析】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分别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8 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5 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7 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故本题选 B。

15.【答案】C

【解析】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故本题选 C。

16.【答案】A

【解析】A 项,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周期性运动,普遍采用月相纪日法。即用“晦、朏、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所以 A 项表述错误。B 项,三教九流:“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现在该词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C 项,古代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投、迁叙、迁除。降级又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D 项,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故本题选 A。

17.【答案】A

【解析】A 项,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称弱冠。故本题选 A。

18.【答案】A

【解析】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故本题选 A。

19.【答案】C

【解析】①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②中“穀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本题选 C。

20.【答案】A

【解析】A 项,字不是自称。自称用名,是谦称;称人用字,是尊称。故本题选 A。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第二节文化常识答案解析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