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迹:
人物: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溶,后改知行、行知。1906年入教会崇一学堂就学,接受西方文化科学的教育。1910年入南京汇文书院。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赴美留学,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于杜威、孟禄,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的影响。191 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务总监”文凭。同年秋回国,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校的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等,承担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多门课程。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主编《新教育》杂志。
1923年至1926年期间,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在南京晓庄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开始乡村教育运动。1930年,晓庄学校遭查封,陶行知逃亡日本。1931年回国后,他致力于科学普及教育,发起“科学下嫁”活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辑科普读物。1932年,他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陶行知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次年,发起国难教育社,推行国难教育。他还创办难童学校,1939年在重庆成立育才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为了解决师资奇缺问题,陶行知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认为人人都要将自己的知识随时随地教给他人,而儿童就可以承担这一任务。1945年后陶行知倡导民主教育,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和李公朴等人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病逝。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主运动,毛泽东度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颂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著作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教育名言:
大爱精神:爱满天下;为了孩子,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求真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创新精神: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知行统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关爱学生/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因材施教:人行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间接经验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之上:接知如接枝。
教师劳动特点的综合性: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素质教育理念: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
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德育/教育性原则: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爱岗敬业: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书育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生活即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终身学习: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创新教育: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活教育: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