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
一、 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在欧洲古代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认为儿童仅仅是父母的隶属,他们是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在那个时代,儿童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是完全被忽视的,更谈不上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他们可以随便被杀掉或抛弃,打骂、体罚儿童是那时教育的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后,儿童观开始出现了大转折。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论”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一块纯真无瑕的白板,因此有巨大可塑性的存在。18世纪法国卢梭确立的“自然论”的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白板”,而是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对全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第三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一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活动(概念):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
幼儿的实践活动(外部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
(1)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B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C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2) 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
A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B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C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二 、教师“教”的活动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
(1)所谓直接“教”的方式(概念),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比较适宜的:
★ 对幼儿进行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如给幼儿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讲科学家的发现、教幼儿念诗歌、文学作品等。
★ 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讲解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等,这些东西不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或不适合幼儿去尝试,甚至尝试是危险的。如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能过马路,告诉幼儿不能喝生水、不能跟陌生人走等安全、卫生常识。
★ 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让幼儿能率地获得比较系统地有条理的知识,如讲解哺乳动物的概念、生活习性,讲解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等。
★ 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师用同种方法介绍给全体幼儿。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画画涂色的技巧等。
★ 传递必要的信息,如告诉幼儿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国家大事、新闻消息、周围环境中发生的有关事情等。
直接“教”的优点: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直接“教”的缺点:
★ 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
★ 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和说教。
★ 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3) 所谓间接“教(概念),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三 、 幼儿“学”的活动
1、接受学习
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
所谓“接受学习”(概念),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
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概念),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练习题
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 )
A.上课
B.游戏
C.活动
D.参观
答案:C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