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困惑的背后,隐含着学前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涉及到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制度以及教师队伍管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良好的职业认识有利于我们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自我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解决。
(一)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而国际平均水平是3.8%,有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7%、8%,有的甚至高达11% 。而要切实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空有国家的重视、规划、引导和意见,是很难解决经费、师资不足和“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的。只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使学前教育投入成为政府的强制义务,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为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旦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龄前儿童的入园率,幼儿家长的解放程度,以及幼儿教师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将会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加以改善。
(二)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和准入制度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取向 ,需须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严格的资格制度和准入制度,正是提升专业化水平的一条良好途径。应明确规定,幼儿教师需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具有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幼儿园聘请无教师资格证书人员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属于违规行为。政府应积极把幼儿教师专业化身份建设提上日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全面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深化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改革。要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无论是教育部门办幼儿园,还是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民办的幼儿园,都需须始终坚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这一最基本的用人原则。只有这样,幼儿师资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才能被承认,社会传统的轻视观念才能被打破,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三)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的职称评定,既有利于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又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自我实现渴求的增强。要建立独立的幼儿园职称体系,设立符合幼儿教师工作特点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合理确定幼儿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要确保各类幼儿园教师公平、公正地参与职称评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倾斜政策。职称评聘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幼儿教师的师德、工作业绩和保教能力,将职称与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劳动付出挂钩,尽量避免论资排辈现象发生。要结合事业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教师忠诚事业、精于事业。
(四)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这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要办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面落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学用结合,通过合理的培养力度和科学的培养内容,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针对目前幼儿教师重使用轻培训、培训体系落后、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要逐步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渠道,增加培训时间,规定培训周期,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园要制定培训和提高计划,按比例计提教师培训经费,保证培训经费和时间的落实,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拓展幼儿教师的视野,鼓励和支持教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沟通交流,互相促进,不断学习提高。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教师参与培养培训的积极性,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努力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当中去。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