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这三个过程进行的同时,还存在一种伴随状态——注意。很多教辅材料在内容编排上倾向于把注意和认知过程放在一个部分,给读者造成的误解是:注意是认知过程。但是注意作为一种伴随状态,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共有特征。我们在感知世界时需要注意,在对外界进行情绪情感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克服挫折困难、进行意志过程中更加需要注意。
在考试中,注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学习过程中即把握一个概念,两个特点,三个种类和四个品质。
一个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我们看到一个物品,一个人物,一件事情,其实我们就在进行注意了,从概念上我们很容易得到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比如一瞬间存在多个客体,但是你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客体,那么这一瞬间你所关注的就是特定对象,这就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而我们在注意时,会将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使得我们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以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从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两个角度,注意可以分为三个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无目的性,且不需要意志努力。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之所以称之为无意注意,是因为这种注意不受人主观控制,在发生时不由自主、自然而然。比如我们走在街上,忽然路边传来汽车鸣笛的声音,我们会自然而然注意到,此时发生的就是无意注意。第二种注意是有目的性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从名称上看,有意注意的意义是人主观可以控制的,随着人的主观意志的注意。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大部分都是有意注意,我们有学习的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克服其他无关干扰,这时候的注意状态自然是有意注意。第三种注意是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这种注意既存在有意注意的目的性,又有无意注意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比如我们读到一个很感兴趣的文章,此时我们有目的性,但是因为其内容是我们感兴趣的,我们不需要排除无关干扰,这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在各类考试中,注意的种类偏爱的考察方式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比如:
“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______。”
从题干中不难推断出,学生被小鸟吸引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即没有目的性,且此时的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结合两个标准,该学生此时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教师授课的声调抑扬顿挫,既属于感觉的对比规律,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______。”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抑扬顿挫引起的注意自然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预定目的的,所以答案也是“无意注意”。
除了分类外,注意还有四个品质。注意包括四个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范围是人瞬间把握的客体数量,比如我们常说的“一目十行”。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比如“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对于注意品质的考察也偏爱结合实例,“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__”。
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很明显说的是同一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在两个件事上,因此答案是“注意的分配”。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